高级财务会计
农用地分等由国家负责实施完成,其结果要求从整体上反映全国(省)农用地质量等别的总体状况,并对地方负责实施完成的定级估价进行宏观指导和控制
技术方案简便快捷,要尽量减少人力、物力投入,操作方便、简单,易于实现;分等成果便捷明了,易于让人接受
农用地等、级、价从不同尺度、不同形式反映农用地质量,其中级和价需接受等的调控,客观上要求先期完成农用地分等工作。所以,分等技术路线应高效、快速
江苏是个平原省份,境内地势、土地资源与利用差异不大。只要技术处理方法恰当、资料收集调查充分、工作细致,由省厅统一进行全省范围内农用地分等计算,应该能够达到“规程”所要求的结果精度。
县为主、市为辅,省厅制定规范和要求
市分等计算:以市为单位、1:10万工作底图、1:10万市级成果图
结果汇总:市→县分割得到1:5万县级结果图
市→省缩编成1:50万省级结果图
目标:分等指数=光温潜力×自然质量订正系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
主体:3个系数计算+前期基础工作+等别划分
由市局直接在市级土地利用图上勾绘调整
由省厅技术组通过数字化,将各市土地利用图统一为1:10万
分等计算工作底图:保留原乡镇范围
分等结果工作底图:按新的乡镇范围
以各市1:10万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叠加土壤类型图、行政图,各单元保持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乡镇的一致性
以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将土壤图与之叠置匹配,采用人工目视将两图局部配准,将土壤类型界线转绘到土地利用图上。然后分层进行数字化,同时得到分等单元及土地利用、土壤等工作底图的电子图件,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各图件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细分区域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参评因素
区间区别显著;可建立相应参评因素及其权重、分值量化的标准和方法
分为徐淮平原、里下河平原、沿海平原、沿江平原、镇宁扬丘陵、太湖平原6个指标区
皆为江苏传统作物;作物特性与土地属性匹配好,能够恰当准确反映土地属性;是江苏主要作物,播种面积较稳定
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类,各有优缺点
定量方法逻辑性强、结果精确,但目前尚未彻底揭示土地要素与土地生产力的定量关系,难以精确描述。
江苏拥有众多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对江苏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熟悉,集成其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应能把握江苏农用地等别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
因此,采用定性的Delphy法
分等指数= 光温潜力×自然质量指数×利用系数×经济系数
光照与温度条件已体现于光温潜力。因此,农用地自然质量主要通过水分、土壤、地形和生态环境因素进行表征和评价。
其中,水分条件包括灌和排;土壤条件包括土壤物理、化学、生化、微生物等特性
按区、分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分别选取
表8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参评因素及权重蕞终结果
续表8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参评因素及权重蕞终结果
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表土质地、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盐渍化程度等具有明确、直接和定量指标,可直接用来表征因素属性质量。
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和土壤侵蚀采取综合性指标表示其属性质量
水稻、小麦生长发育对土壤质地要求有所差异,按不同分值标准量化
将“规程”点-区-值改为点-面-区-点-区值计算思路
1)异常乡镇投入-产出数据修正(点-面)
以乡镇系数大小排序数轴图上的明显拐点作为系数等值区分界点
4)等值区代表样点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计算(区-点)
产量比系数βj在于刻画相同的光、温、水、土资源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间的当量关系
相同生长季节内作物,产量比系数βj可直接取作物单产比,即:产量比系数βj =基准作物蕞高单产/指定作物蕞高单产
不同生长季节内作物,由于生长发育所处光、温、水尤其是光、温条件不同,因此产量比系数βj则不能简单地采用该公式。应先对作物蕞高单产进行光、温条件调整。
一定光、温条件下作物的蕞高单产,相当于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本工作采用同为一年两季夏收的冬小麦和早稻光温生产潜力比作为产量比系数
等内指数相似性、收敛性,等间指数差别性、离散性
各市全省指数频率直方图方法,兼顾等距分方法
苏南、苏中、苏北3个组到实地,进行中间结果和等别结果的全面验证;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县
召开市县分等结果意见征询和论证会实地考察
1)等别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差异地块
2)相临行政单位间分等计算结果接边有问题的区域
3)大范围结果无差异或差异很小地区
4)分等计算结果解析有问题的地区
5)当地认为结果有出入甚至错误地区
对分等存在的问题,从基础资料和数据源头,以及计算方法、参数选取、结果表达方法等逐一进行全方位的原因分析,并从技术方案的高度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