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闻》一线调研拼好“七巧板”提升土地利用率
2024年10月21日湖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0:00时—次日20:00时)
土地,是项目建设的基础要素保障,湖北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推动土地资源向都市圈、产业集群聚集,为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在宜都化工产业园,总投资55亿元宜化楚星项目一期正加紧建设,明年6月建成。届时,楚星化工将实现整体搬迁,这也是宜都化工产业关改搬转的蕞后一家企业。
湖北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剑:“解决化工围江的困局,按照省里面的要求,2025年6月份之前必须要完工,老的厂区要实现关停,新厂区一期主要发展基础化工。”
地处清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宜都,丘陵密布,工业用地并不宽裕。宜化楚星计划就近在宜都化工园区北部拿地321亩,加高楼层集约建厂。当地迅速组建专班,打破用地壁垒,针对地块涉及的24家企业,联合园区、村镇逐一协调搬迁,解决了100多亩集中连片用地。
宜昌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服务中心主任袁亚东:“80多个土地权属人、权属单位,逐一去跟他协商,想办法把这种权属比较复杂的宗地给它梳理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块。”
还差100多亩怎么办?宜都相关部门调研发现,开发边界内还有一些零散闲置的难利用地块,如果能通过优化调整进行空间整合,就可以进一步盘活利用起来。就这样,当地多次对接省厅,划出了180亩土地。
宜昌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股股长唐世伟:“通过新增一部分建设用地,将整个片区的建设用地连成片来统筹开发,促进了这个土地的集约利用。”
除了盘活存量,湖北还不断优化增量,探索土地供应新模式。在孝感汉十工业园,云兴钢构工厂经营规模逐年扩大,企业希望利用邻近的土地扩建二期厂房。但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用地,只有国有用地这一个来源,而这片土地属于集体用地,无法入市。孝南区大胆探索,将零星、分散的小块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拆旧复垦,获得的增减挂钩指标,调整到市场主体有需求、空间规划允许建设的产业园区内,在全省成功实现“国有+集体”跨权属建设用地组合供应,成交金额846.48万元。
孝感市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何永明:“与相邻国有建设用地组合供应,实现同权同价,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益。”
像“拼七巧板”一样组合供应,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如今这片28.24亩的土地,创造了年产值从0到2亿元的奇迹。
此外,为解决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分开登记、分别拿证的问题,提高企业拿地积极性。省自然资源厅在孝南区的探索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出台了《关于建(构)筑物跨国有和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登记的指导意见》,实现“国有+集体”一本证。
孝感市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何永明:“企业竞得土地后,坚持颁发‘国有+集体’建设用地不动产权证书,消除了企业融资的顾虑,推进产业用地提质增效。”
当前,湖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持续提升,去年亩均GDP为22.05万元,位列中部头部。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共计盘活存量用地17.8万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1.95万亩,助力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落地。
主办单位: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技术支持: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电话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7号
网站标识码:4200000014
版权所有: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网站支持IPV6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