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玛琳在昆明会见了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宾浦拉卡
李玛琳在昆明会见了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宾浦拉卡,合理、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让农业龙头企业大规模进驻,蔬菜产业大戏之幕徐徐拉开,昔日沉闷的土地不再孤寂,过去呆板的思想也不再僵化,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社会和谐的乐章越奏越美。“我在基地上班”拿多少一目了然我的大棚我的菜丰收了希望的田野远远望去,陆良县板桥镇的农场圩、李家圩、板桥河沿岸3片万亩大棚蔬菜基地煞是壮观。
走近一看,在喷灌、滴灌等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的装备下,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格外喜人,白的是奶白,红的是番茄,绿的是西芹,紫的是甘蓝……常年在此打工的小堡子村妇女张全花高兴地说:“从去年开始,我就到永方蔬菜有限公司打工,年收入约1.2万元。加上丈夫外出打工收入和2亩田的租金,全家总收入4万元左右,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强多了。
”惯 性在陈旧观念的驱使下,习惯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宁肯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不放,致富之梦难圆板桥镇位于陆良坝区,土地肥沃平整,水源较为丰沛,气候温和适中,具有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在党的惠民、利民、富民政策阳光普照下,板桥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夯实,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相继建成了陆良县的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蚕桑生产基地、烤烟生产基地和朝鲜蓟生产基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然而,就在农村社会全面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农民群体普遍存在着两种思想倾向,收入也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一部分有见识、有头脑、有技术的农民风风火火地搭上了小康快车,施展出“猪往前拱,鸡往后刨”的本领,或外出务工,依靠劳力、技术挣钱;或雄心勃勃地搞起了养殖,进行规模化养猪;或筹资办起了企业,靠加工农副产品致富。思想觉悟早、发展意识浓、转型步伐快的左里堡村委会,充分发挥临近集镇的优势,动员农民从“一亩三分地”上抽出身来另谋出路,10多户人家从事餐饮服务业,80多户人家从事运输行当,170多户人家经商做生意,230多户人家从事规模化养猪。
此外,该村还依靠能人兴办起了铝制品、生物化肥、蚕具、豆瓣加工厂等8户民营企业,700多手握锄头把的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多元,一跃成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哥大”。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0000071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