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谈判7年未果破烂厂房挡住了7000居民的路
原标题:拆迁谈判7年未果 破烂厂房挡住了7000居民的路
这是位于南明区红岩村滨河路的保障房,杨亨福觉得小区干净整洁,蕞主要的是给了他一个像样的家。
然而,在入住之后,杨亨福和小区2000多住户却遭遇到同一个麻烦。
每天上下班,就在自家门口,至少被堵半个小时。小区门口4米宽的临时公路,挤满了修建滨河路的工程车、小区来往的汽车,还有匆匆赶去300米外坐公交车的人群。
除此之外,小区至今都没有像样的卫生中心、警务室和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包括杨亨福在内的小区大部分业主认为,导致他们这种糟糕处境的“罪魁祸首”是小区门口那片破烂的厂房。
“早就停产的厂房,挡住了7000多人的路。”多位居民告诉记者。
自3月28日住户开始搬进红岩东郡开始,小区物业心中主任王勤就接到无数的投诉。
红岩东郡属于红岩村保障房项目,共涉及公租房1217套,目前正在陆续迎来低保家庭的入住。到目前为止,小区已经全部入住2000多户7000多人。
“投诉内容主要是早中晚期间,人车混杂,在小区唯 一的出入口,至少要堵半个小时。”王勤说,因为交通混乱,前不久还出现工程车和摩托车相撞的交通事故。
更让王勤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因为这片厂房的阻挠,红岩东郡小区的排污管道只好临时设置,裸露在外。
王勤说,小区靠近南明河,排污的问题值得重视。
还有,正在施工的滨河路也因此无法和对面的道路贯通。
王勤满腹疑问,门前几近停工的破旧厂房怎么就是拆不了?
正如王勤所说,红岩东郡门口的这片厂房,大部分都破旧不堪,玻璃全部碎裂,屋内屋外积满灰尘,有的甚至长满青苔。厂区内只有少数几人走动。
南明河景观整治仅剩这一段滨河路无法接通,已经修好的跨河桥荒废至今。
红岩东郡门口的这片厂房,是贵州省化工院的实验厂房。
在此之前,贵阳市两重办、南明区政府和贵阳市公共住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住投公司”)已经与省化工院谈判协商了7年的时间,均未能达成拆迁补偿协议。
住投公司相关人员向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为了实施拆迁,2010年6月,省化工院单方委托评估公司对该院实验厂房原有厂房、土地及设备进行评估,评估价为2028万元。
2010年7月,省化工院致函住投公司,提出该院实验厂房与异地建设要求补偿9300万元人民币,后经过协调,调整为8300万,因为评估价与补偿要求相差了6200多万,征拆协议未达成。
2014年6月,在多方协调下,双方共同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实验厂房土地、设备等评估结果为4439万元,省化工院未与认可,仍要求8300万的征拆费用,导致征拆工作一直没有进展。
贵阳市副市长王玉祥两次组织专题会研究滨河路建设相关问题,并催促加快省化工院实验厂的拆迁工作;半年时间不到,贵阳市副市长钟汰勇两次到现场视察,就滨河路建设、省化工院实验厂拆迁难受影响保障房入住后居民生活、工作不变等问题要求相关单位找问题、想办法,尽快完成市政道路配套建设。
停产多年的化工厂门前已经长满了杂草。
“这片厂房已经停产好几年了。”贵州省化工院办公室李主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承,目前大部分设施已经没有运行,实验厂内只有一个小团队在进行试验。
对于不允许在厂区内铺设排污管道,李主任称,化工院试验厂房和内部的设施都属于国有资产和公有设施,既然双方都还没有达成一致,没有谈好拆迁补偿价格,那拆迁方自然就不可能进入厂区的公共区域进行污水管道的施工。
省化工院主管部门原属省化工厅,因为机构调整,由省经信委代管,再次调整后,目前由贵州科学院主管。
李主任强调,他们就拆迁问题也在与住投公司积极的协商解决。确实进行了多次谈判和磋商,但始终没有达成一致。“也共同委托一家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但评估价4000多万太低了。”
李主任说,住投公司对他们提出的8300万元拆迁款既然无法接受,只要拆迁方同意把地方找好,厂房修建好,基础设施搞好,他们也是同意的。
对于李主任的说法,住投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双方一直都同意异地建厂,关键是异地建厂的费用,按征拆法规是用评估价4439万元的去建,而不是化工院提出的8000多万元去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越南厂房土地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